新聞中心訊 6月5日,我校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腫瘤病理診斷的科室迎來了其創立60周年慶典。
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上海市幹部保健局局長韓慰軍,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郝希山💪🏼,上海市醫學會會長劉俊,球友会体育平台常務副校長王衛平🐭🚴🏽♀️,我國著名病理學家劉彤華院士,著名腫瘤分子生物學家顧健人院士🏄🏿♀️,著名腫瘤外科專家湯釗猷院士✂️,香港伊麗莎白醫院淋巴瘤病理專家John K.C. Chan教授,MDACC婦科病理專家Charles Levenback教授,MDACC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專家Lynne V. Abruzzo教授👩🏼🌾,腫瘤醫院院長蔣國梁、院黨委書記孫斌等數十位來自國內外病理學界、腫瘤學界的專家教授以及醫院各位黨政領導應邀出席慶典。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也派代表到會祝賀。
腫瘤醫院病理科11位老教授在會上獲頒紀念銘牌💅。該科創立人、我國著名腫瘤病理學家、中國腫瘤病理學奠基人顧綏嶽教授銅像揭幕儀式也在會上舉行。
此外🧫,為期3天的第三屆FUDAN-MDACC診斷病理新進展研討會圓滿落下帷幕🏊🏻♂️,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病理科知名專家教授就病理學領域發展現狀及前沿科學作了交流。
腫瘤醫院病理科這個與新中國同齡的科室,在60年的風雨歲月中創造了多個第一🅾️🤹🏿♀️:國內首創腫瘤登記和報告製度;主編國內首部細胞學專著《實用腫瘤細胞學》🌥;在國內率先開展組織病理🗳、細胞學塗片免疫組織化學診斷;建立上海市首個分子病理研究室等等。60年來🧐,腫瘤醫院病理科為推動國內病理學科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普通患者來說,“病理診斷”往往給人一種特殊的神秘感〰️,然而在疾病的整個診治過程中☑️🧛🏿♂️,“病理醫生”卻扮演著如同“法官”的角色。他們多半時間坐在顯微鏡前面,註視著鏡下不足米粒大小的區域🤮,在紅與藍相間的圖像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所見病例的經驗、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病理檢測手段,對疾病的本質做出判斷。
腫瘤醫院病理科由我國著名腫瘤病理學家、中國腫瘤病理學奠基人顧綏嶽教授創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科室從僅有的兩小間工作室,幾臺顯微鏡不斷發展壯大🙎🏻♂️。如今科室總面積已達3500平方米,擁有多臺先進病理診斷設備🤸🏽,如全自動免疫組化儀可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樣本誤差👳♂️;完善的分子病理設備可開展大部分分子病理診斷項目;電鏡室在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等。
目前腫瘤醫院病理科已經形成了“病理形態¬-免疫組化-分子病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診斷模式。在腫瘤治療中,不同分類、分型的腫瘤其采取的治療措施是不同的,特別是像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腫瘤這種分類、分型較復雜的腫瘤,如單靠病理形態或免疫組化是較難做到精確分型的🚾。然而腫瘤醫院病理科采用“病理形態——免疫組化——分子病理技術”這種“三合一”的病理診斷模式💕,不但能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及其預後,還能對腫瘤進行精確分類及分型,這為臨床實施個體化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帶來極大幫助🧎🏻♂️𓀝。
2007年開始𓀑,科室試行專科病理的診斷模式🎽,即將臨床病理分為淋巴瘤、乳腺😞、胃腸道、胸部👫🏻、軟組織和骨腫瘤等9個專科病理組,每位病理醫生均有明確的主攻方向🤌🏻,並全程參與臨床相應的綜合治療組的各項活動🧍♂️,以進一步深化臨床綜合治療的開展👩🏻,形成了專科病理診斷特色🚴🏽♂️,這在國外也是很罕見的做法😂👮🏽。
據統計,2008年全年🟧,組織病理學總病例數達43845例,包括外科手術標本21544例,其中術中快速診斷6348例;免疫組織化學病例達13000例;細胞學診斷數量達29240例📩,其中穿刺病例13469例的規模💁🏽♀️。此外,腫瘤醫院病理科還承擔上海市和全國各地疑難病例的病理會診⏸,年會診近16000例,其中疑難病例占一半以上,是全國會診工作量最突出的科室之一。
在這些突出成績的背後,是戰鬥在醫療戰線上默默奉獻的病理醫師💇🏿♀️,他們如同法官一般對每一份病理樣本做最精細的判斷🚣🏼♀️,為臨床治療送去第一手資料。由於“病理診斷”有著“金標準”之稱,也是最終的疾病診斷結果,因此這些“法官們”也承擔著極大的風險和壓力。而對他們來說⛹🏻♀️,有時能為患者排除癌症之嫌或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幫助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卻又是極大的樂趣與安慰。
60年春華秋實♾☆,病理學科及病理診斷技術在不斷發展與前進,而腫瘤醫院病理科同仁為病理事業奉獻鉆研的精神從未改變👨🏿🔧。在這值得紀念的時刻🦑,他們已瞄準了下一個奮鬥目標,再創病理事業新輝煌🏂🏼。